小快递激发乡村大市场(查甜心包養網大数据观察)_中国网

数据来源:国家邮政局

制图:蔡华伟

核心阅读

快递进村不断深入,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加快建设。如今,我国每天约4亿件快递包裹被揽收,其中1亿多件在农村地区流动。去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5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邮政快递业服务现代农业加速发展,为激发乡村消费动能提供有力支撑。

快递进村,特产出村,事关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重要一环。不断提升的寄递效能,成为激发乡村消费动能的有力支撑。

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比2014年增长近13倍;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5870.3亿元,同比增长12.5%。

当前,邮政快递业服务现代农业取得哪些成效?如何更好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3月28日,国家邮政局举行专题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回应社会关切。

辐射地域更广  覆盖品种更多

新一批邮政快递业服务现代农业品牌项目落地

筛果、打包、出库、装车……陕西延安宝塔区柳林镇孔家沟村一派繁忙景象,一箱箱新鲜饱满包養網心得的苹果在转运中心迅速流转,从田间地头发往全国各地。

“昨天在树上,今天在路上,明天就能到消费者手上。”谈到发货速度,种植户石海军赞不绝口。去年9月,中通快递陕西延安转运中心正式启用,不仅将农产品寄递时效提升了15个小时左右,还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今年以来,通过中通快递发往各地的延安苹果已超200万票。

小苹果走向大市场,是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的生动缩影。“随着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作为农产品上行的重要渠道,邮政快递业在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邮政局新闻发言人、市场监管司司长林虎表示。

作为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国家邮政局持续整合资源、优化体系、丰富内涵,推动形成一批邮政快递业服务现代农业品牌项目。

“经认真比选,最终确定143个年业务量超千万件的市级项目为‘金牌项目’,17个年业务量超200万件的县级项目为‘典型项目’。”林虎介绍,2023年邮政快递业服务现代农业品牌项目呈现出不少新特点。

一方面,辐射地域更广、业务规模更大。“金牌项目涉及22个省份共91个市州,共产生快递业务量34.06亿件、业务收入163.76亿元。”林虎说,其中9个项目年业务量超过5000万件,包養網另有35个项目年业务量超过2000万件。

以中通快递为例,2023年,全网年发货量超500万件的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项目达24个,涵盖福建茶叶、东北大米、陕西苹果、四川柑橘、山东大蒜等众多农产品;承运的农村包裹超109亿件,其中农村上行件同比增幅超33%。

另一方面,覆盖品种更多、服务模式更优。梳理金牌项目可以发现,流动在农村快递这张大网上的农产品品类越来越多,既有脐橙、芒果等果品,海鸭蛋、牛肉干等畜牧业产品,又有莲藕等蔬菜,枸杞等药材及制品,鲜花、多肉等观赏植物,还不乏大米、玉米、红薯等粮食及副产品。

日益丰富的农产品类型,要求更加“快、稳、准”的寄递服务。

才下山头,就上舌尖。浙江湖州安吉县溪龙乡,安吉白茶包養行情主产区,上午春茶炒制完成,下午便揽收发车,实现“次晨达”。为了提高春茶发运效率,菜鸟速递专门组建服务团队,将揽收点设在茶山,保证随时揽收,实现春茶高效流转。

加大农产品仓储和冷链投入、构建生鲜产品线上销售平台……今年以来,快递企业主动适应农产品“品多、质鲜、量大”特点,对包裹急速揽收、物流降本等提出新要求,不断创新揽收模式,优化运输路径,延伸服务链条,更好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新技术新设备加快应用推广

提升服务现代农业的稳定性、便捷性、绿色化

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是打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的关键。聚焦低空、冷链、包装等重点领域,近年来,快递行业不断依靠技术创新,持续提升行业服务现代农业的稳定性、便捷性和绿色化。

——新设备加快应用,快递业务更智能。

浙江杭州西湖区龙井村,龙井茶核心产区,山间小路客流如织,放眼半空,无人机满载新茶有序穿包養梭。

“采用自研无人机进行茶叶运输,从山上茶农家到山下接驳点,全程从以往的23分钟缩短至8分钟。”浙江顺丰市场销售部负责人文磊介绍,单机单次载重可达50公斤,每天两台无人机可运输新茶3吨左右,下山后将转乘专属货车直发机场,次日便能运抵北京、广州等地。

“强化科技创新,有效提升了农村快递的服务水平。”国家邮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年,主要快递企业积极探索无人机、无人仓、无人车应用,使用场景和范围不断拓展,有效缩短农产品投递时间、降低运输成本。

——新技术持续推广,包裹服务更科学。

春耕正当时,辽宁开原、山东泰安、安徽肥西等苗木产区,农户们正忙着修剪、搬运、销售苗木。

“苗木花卉外形各异且容易弯折,对包装及运输要求很高。”京东物流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确保运输安全,专门制定了专属包装方案,在打包环节,除木架加固外,还用缠绕膜进行封装,缩小包裹体积、降低破损率;在运输环节,使用物流吊牌挂签,避免面单脱落,保障顺利抵达。

前不久,京东物流包装实验室正式揭牌启用。据介绍,下一步将持续推动包装材料数字化应用,推动快递物流行业精细化、绿色化发展。

——打造更多典型项目,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过去一年,我们加大了对脱贫地区的关注力度,打造出17个典型县级项目,主要涉及河北、内蒙古、河南等9省份的14个脱贫县、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林虎表示,下一步,国家邮政局将持续打造典型项目,引导邮政快递企业助力更多脱贫地区的优质农产品“走出去”。

完善寄递网络  开展项目培育

今年将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设施建设水平

近年来,我国快递进村不断深入,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加快建设,在满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尤其在农产品上行方面,寄递渠道畅通,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降低了农产品损耗,包養行情提高了流通效率,有力助推农产品外销、农民增收。”林虎说,今年,国家邮政局将多措并举让一批金牌项目“立起来”,激发全行业更好开展服务现代农业工作。

持续完善农村寄递物流网络。通过与有关部门加强协作,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加大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力度,不断丰富邮政快递服务现代农业载体。

因地制宜开展项目培育工作。立足特色农产品寄递服务遇到的堵点痛点,一方面,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搭建寄递企业与农户、农村电商企业、行业协会的沟通平台;另一方面,指导寄递企业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农村地区服务能力,改善农产品寄递服务质量,推动当地农产品寄递业务规模化发展。

一手抓提效,一手抓降本。“邮政快递业在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林虎表示,今年国家邮政局将进一步降低农产品出村进城物流成本,提升农村地区寄递服务设施建设水平。持续实施“一村一站”工程,加快“一点多能、一站多用”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收快递、寄快递。同时,深入推进农村电商与快递协同发展,打造流通顺畅、服务高效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引导邮政快递企业在农产品出村进城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最多跑一次”查包養網心得_中国网

包養行情

3月25日,庞各庄镇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为群众介绍便民服务措施包養

近年来,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政务服务中心主动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党务、政务、服务”三融合的工作理念,先后建设了46个村和10个社区的村社级政务服包養網务站,打造了“一刻钟政务服务圈”城镇乡村全覆盖。他们用“最多跑一次”的工作理念包養網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了便利化、精准化、个性化的衍生服务,累计为群众和企业节省跑腿里程约12万公里。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包養   

陕西绥德:科技特派员“查包養心得传经”送技助果农_中国网

“苹果树要留主枝,重叠和过密过粗的树枝不能要,长得矮的枝条因光照包養網價格包養網不好要剪掉,剪枝后要及时涂抹愈合剂,防止伤口开裂腐烂……”当前正值春季果树管理时期,陕西省榆林市科技特派员王亚武走进绥德县薛家河镇雷家峁村山地苹果种植基地,为当地果农传授果树剪枝“真经”。

王亚武是绥德县园艺技术推广站的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也是市管专家和科技特派员,长期在一线从事果树、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指导工作,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现场,王亚武就果树拉枝、修剪整形、剪枝定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要领进行了现场示范,耐心讲解在种植管护过程中会出现的常见问题。果农们认真听、仔细看,并上手实践、相互交流心得,收获颇丰。

据了解,雷家峁村从2017年开始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发展山地苹果产业,目前全村山地苹果面积达到300包養0余亩,且大部分为标准化果园,由雷家峁村集体进行管护。由于农村普遍缺乏劳动力和技术人员,加上管护经验不足,春季果树修剪成为当前的一包養大难题。

“我们村主导产业就是山地苹果,以前对剪枝的时间和方法完全是凭感觉,没有什么要领,今天科技特派员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让我们包養认识到科学剪枝对果树生长和结果有多么重要,以后我们在山地苹果产业发展上就更有信心了。”雷家峁村党支部副书记马艳感慨道。

目前,绥德县23万亩山地苹果均到了剪枝的关键环节。剪枝的主要目的是调整树体的整体结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解决大小年挂果情况,减少病害虫的滋生,为苹果的优质丰产打好基础。

王亚武说:“下一步,我还要到吉镇、崔家湾镇、白家硷等乡镇,通过现场指导和室内培训等多种方式,帮助果农解决果树修剪、施肥、管护难题,让绥德山地苹果管护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红产业’。”


乡村行·看振兴丨冰糖心查包養app,甜从春天来_中国网

新华社乌鲁木齐3月25日电 题:冰糖心,甜从春天来

新华社记者苟立锋、丁磊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阿克苏的苹果人人夸”一句顺口溜道出了新疆瓜果之乡的代表特色。人人都夸的阿克苏苹果,尤以冰糖心为特点享誉全国,而一个个香甜爽脆的甜蜜果实从春天便开始酝酿成长。

春耕时节,记者来包養網到阿克苏冰糖心苹果核心产区红旗坡,跟随果农一起施肥、修枝、打理果树,记录红旗坡如何开启新一年的“甜蜜耕耘”。

在新疆阿克苏市红旗坡,果农在为苹果树修枝(3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丁磊 摄

红旗坡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是一片靠近天山山麓的坡地,北靠天山托木尔峰,南接塔克拉玛干沙漠,独特的水土光热条件孕育了品质上乘的冰糖心苹果。

早春南疆寒凉不减,天刚亮不大一会儿,红旗坡的一片片苹果园里已经人影晃动,果农王超正与工人一起给自家“摇钱树”追施肥料。

见到王超时,他正搓着手用铁锹往推车里铲羊粪,羊粪堆在果园土路边上,拉货车辆来来往往。

在新疆阿克苏市红旗坡,果农拉运羊粪给果树追施底肥(3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丁磊 摄

“要想秋天有个好收成,从开春就得忙起来。”王超告诉记者,他经营这片果园也有11个年头,从栽下小苗到长成大树,眼前40亩果园里的每棵树都像他拉扯大的孩包養行情子一样。

“去年行情好,收了100吨苹果,挣了差不多50万元。”聊到2023年的收成,王超喜不自胜。

多年摸爬滚打,王超熟练掌握了林果种植管理技术,这两年果园产量也从几十吨逐渐增加到百吨,收入节节攀升。“还没到盛果期呢,今年预计能产150吨左右。”王超笑着说。

距离王超果园不远处,果农尹仕国正忙着修枝。“我修过枝的果树采光更好,便于管理,也延长了采摘期。”尹仕国放下锯子,抖了抖身上修枝掉落的锯末,讲述着他的种植新方包養行情法。

在新疆阿克苏市红旗坡,果农尹仕国在为苹包養果树修枝(3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丁磊 摄

尹仕国老家在四川省绵阳市,来到新疆近20年仍然乡音不改。他告诉记者,果树的特性之一是顶端优势,即营养成分都向枝条末端输送,让果树向四周生长就是利用这一特性,降低管理难度。

“去年我们的果子商品率达到了80%左右,收益远远高于普通果园。”尹仕国说,这两天气温刚包養網排名刚回升,他赶紧招呼工人实施大规模果园改造。

在另一片园子里,来自喀什地区叶城县的麦合木提·赛麦提拥有丰富的果树修剪经验,如今他是同村务工带头人。在麦合木提带领下,同村务工人员1个月前就来到红旗坡开展修枝作业。

“这里活好干,每天有200元收入。”靠着外出务工,麦合木提去年买下一辆新车,现在他想让跟着他干的村里人都能开上小汽车。

在新疆阿克苏市红旗坡,阿克苏赣新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用水果分级板测量当地种植的苹果(3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丁磊 摄

近年来,在新疆加强绿色有机果蔬产业培育等相关政策支持下,红旗坡苹果品种增加到20多个,产品结构也从单一的鲜果销售延伸至果酒、果脯、果干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

春天里,红旗坡的果园一眼望不到头,人们为甜蜜生活奔波的身影忙碌又踏实。

新华全媒+丨我国视障人士首次使用无障碍格式文件完成结查包養心得婚登记_中国网

3月12日,新人张女士和王先生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进行结婚宣誓。

当日,北京市西城区婚姻登记服务中心宣誓厅里,新人张女士和王先生手捧结婚誓言,共同许下携手一生、白首不离的诺言。

宣誓台前,王先生一身西装,难掩激动;张女士穿着红色旗袍,连酒窝里都盛满幸福。与其他新人稍显不同,他们面前那份记录着结婚誓言的文件上,一个个小小凸点排列有序。在宣读誓言时,张女士的双手始终熟练地摩挲着这些凸点。

张女士和王先生都患有先天性视力障碍。王包養網先生能勉强看清大字,张女士只能感受到微弱光感。

为了让这场特殊的婚姻登记有爱无“碍”,在了包養網解了新人视力情况后,北京市西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与中国盲文出版社合作,专门制作了盲文版、大字版无障碍格式的结婚登记告知单和结婚誓言,这也是我国首次为视障人士提供包養網價格结婚登记无障包養碍格式文件。

2023年9月,我国首部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门性法律——包養網 花園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对无障碍社会服务进行专章规定。此次为视障人士提供结婚登记无障碍格式文件正是一次有益探索。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对抗焦虑”?法国查包養心得人彩票消费大增,连马克龙都被发现买过刮刮乐_中国网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法国彩票经营机构FDJ日前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该机构2023年的营业额为26.2亿欧元,同比增长6.4%,其中全年净利润为4.25亿欧元,同包養比增加38%,达历史最高水平。

刮刮乐、大乐透、体育彩票……法国新闻广播电台18日报道称,据FDJ统计,2023年约有2700万法国人买过彩票。如今,越来越多的法国人抱着“今天没中没关系,下次我一定能赢”的心态去买彩票,就连总统马克包養龙都被发现买过刮刮乐。报道称,不过最终获利的还是彩票公司。

对于法国人这种越来越热衷于博彩消费的趋势,包養巴黎索邦大学人包養平台推薦类学教授多米尼克·德茹称,其深层原因是法国人在新冠疫情期间产生非常强烈的焦虑感,而缓解焦虑的方法之一就是买彩票,“希望好运气能帮助他们脱离包養困境”。(董铭)

这里的撂荒耕地是如何“清零”的——对四川省的深度调查_中国查包養經驗网

2022年,四川遭遇严重伏旱,但粮食总产量仍连续3年突破700亿斤大关;今年小春,冬春连旱,总产量增幅仍创16年来新高。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支撑四川粮食产量在高位保持稳定的,正是播种面积的稳定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四川省粮食播种面积9695.2万亩,同比增加158.6万亩,同比增幅1.7%,是近十多年来面积增加最多的一年。

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说,四川这样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耕地家底并不丰厚,我们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千方百计把耕地保护好,才能把手里的“饭碗”端得更牢、装得更满。

耕地撂荒现象的大力整治,是四川强化耕地保护和利用的关键,也是播种面积稳定增长的关键。据统计,到2022年底,全省累计整治农户承包耕地217.6万亩,撂荒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复耕的撂荒地主要用于种粮,为全省粮食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去年春耕春种到今年夏管夏收的一年多时间里,经济日报记者3次深入四川盆地、周边丘陵地区以及川东大巴山区,走访四川粮食产量排位第一、第二的达州市、南充市,以及成都、绵阳、德阳、眉山、广安等地,欣喜地发现,过去的撂荒地或加快复耕,或正待收获。

田间地头,记者与乡村干部、农民群众一道探讨此前耕地何以撂荒,如今复耕如何推进,今后怎样才能避免新的撂荒……只有找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只有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调查表明,四川在推动撂荒地复耕、建立健全消除耕地撂荒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认清一个基本事实:耕地之所以撂荒,背后原因有许多,但缺少劳动力是主因

去年3月中旬的一天,周长树站在路边,看着眼前一片平缓的荒地里,几台挖掘机正发出刺耳的“嘎吱嘎吱”声,丛生的荆棘和杂草一起应声翻倒在地,根茎交织一起的大块泥土暴晒在阳光下。

周长树是南充市嘉陵区金宝镇积善社区居民。“我的承包地已流转给专业合作社了,社区通知我,要把我家的撂荒地整理出来种粮食,让我指认一下边界,我就从城里返回来了。”

从去年3月到今年9月,周长树的4.4亩荒芜多年的承包地收获三季,两季高粱一季小麦,总计产粮达万斤左右。

并非不产粮,却何以撂荒?

周长树告诉记者,他家的承包地,以前父母在世的时候种点玉米、水稻、土豆,父母去世之后就没有耕种了,算起来也有好几年了。“我50多岁了,虽然在村里出生在村里长大,但长大之后就一直在外地打工,然后就在城里安家了,所以我几乎没有种过地,我的两个孩子也一样,都在城里安了家,更不可能回村里种地了。所以如果没有政府部门组织流转复耕,这几亩地就永远荒了。”

记者走访调研发现,耕地之所以撂荒,背后有多种原因,但最直接的原因大多像周长树家的情况一样,劳动力外出打工了,没人种地,只能撂荒了。

积善社区支部书记任道贵介绍,社区很多农民家庭的情况与周长树大同小异。全社区2508人,有劳力900多人,耕地3100亩,但90%的劳力都外出打工去了,留下来的大都是小孩和60岁以上的老人,有劳动能力的不到百人,之前造成1100多亩耕地撂荒。即使没有撂荒的2000多亩,也只种了一点自己吃的口粮、蔬菜。去年春耕前夕,他们从外地引进一家种粮专业合作社,流转了所有的撂荒地复耕种粮。

去年春天,抢在插秧前,南充市西充县关文镇祈嗣庵村的撂荒地建成了高标准农田,水田种植水稻,旱地种植玉米。“我们全村有1200多户,2600多人,但常年在村里居住的只有不到300人。一年到头有一多半的房子都空着,白天看不见人,晚上看不见灯。部分村民逢年过节会回来待几天,灯就会亮几天,节一过完人就走了,房子也空了。还有许多人家好多年都不见人,这些人多半在城里买了房,安了家。”说起这些,村支部书记贾全余颇有些无奈,因为村里3000多亩耕地此前多有荒芜,而这些耕地一半以上是平坦的水田,余下的虽是旱地,但耕作条件也都不错,唯一缺少的就是劳力。

为对症下药制定整治措施,近两年来,四川省坚持问题导向,多次组织队伍深入农村调研,探寻破解之道。总的来看,撂荒现象可以用“六少六多”来概括:即近郊平原撂荒少,丘陵山区撂荒多;水田撂荒少,旱地撂荒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好的区域撂荒少,农业劳动力大量外出的区域撂荒多;耕作条件好的区域撂荒少,基础设施差的区域撂荒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的区域撂荒少,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的区域撂荒多;产业成规模的区域撂荒少,传统种植的区域撂荒多。

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乔善宝分析说,虽然有“六少六多”,但劳动力短缺造成无人耕种是首要问题。据去年年初统计,四川省除攀枝花市之外的20个市(州)、176个县(市、区)的农户承包地共撂荒217.6万亩,从原因来看,因劳动力缺乏造成撂荒的占一半以上,从地域来看,丘陵和山区占93%以上。

“农民工在外面找到稳定工作之后,大都会把‘另一半’也带出去,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了,如果老人身体不好,耕地就只能撂荒了。”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伍修强对记者分析说,随着农民工随迁子女上学问题的解决,儿童也在随父母进城,一般不再返回农村,农村就只剩下老人了。“再过些年,谁来种地?这是我们必须面临的课题。”

正视一个基本问题:一方面是“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的实践,另一方面却是“务工一个月,土里刨一年”的现实

四川是农民工大省,据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计,全省转移就业规模保持在2500万人左右。

为什么一方面有耕地撂荒,另一方面却又有大量的农民外出打工?

四川过去一直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实现脱贫的重要举措,许多家庭通过外出打工实现“一人务工,全家脱贫”。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正因为如此,在四川省委促进农民增收诸多措施中,“促进农民工就业增收”摆在重要位置,提出将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川字号”劳务品牌,加大农民工就业失业监测帮扶,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

事实上,工资性收入已在农民收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据统计,2022年,四川省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5844元,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达31.3%,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而另一方面,却是“务工一个月,土里刨一年”的现实,种一亩粮的收入还比不上外出打几天工。

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鞍子山村党支部书记青建伟对记者分析道,以一个农民工一个月的工资三四千元计算,一个农民在村里种一年地也难挣到这么多。

南充市嘉陵区金宝镇积善社区党支部书记任道贵的数据很有说服力:以2021年为例,全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3万元,其中有80%以上是务工收入。

达州市开江县广福镇石板滩村党支部书记唐德洪算了一笔账:以亩产1100斤谷子计算,除掉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成本,1亩田能收入300元就很不错了。即使加上各项惠农补贴,如地力补贴、稻谷补贴等,也就400多元,以平均每户5亩承包地、一年种两季计算,一年下来的净收入也才4000多元。而这还得是风调雨顺年景好,如果遇到天气不好,或病虫害严重,可能这一年就白忙活了。

一端是务工,一端是种地,收益的天平明显偏向了前者。缺少劳动力的实质是种地比较效益低下。

坚守一个基本原则:农民可以非农化,但耕地不能非农化,更不能放任撂荒

作为农业大省,四川深知建设好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责任重大。

“农民可以非农化,但耕地决不能非农化,更不能放任撂荒。”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徐芝文表示。四川高度重视撂荒耕地整治工作,2022年春,省里确定当年为农户承包耕地撂荒“整治年”,明确向撂荒地要粮的工作目标。这一年里,他们借鉴脱贫攻坚精准到户的经验,逐村逐户开展拉网排查,摸清撂荒耕地的位置、面积、生产条件、农户撂荒的原因、复耕的意愿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治措施。

绵阳、南充、广安、达州、眉山等市,根据摸排结果,县、乡、村分级分类建立耕地利用和撂荒地整治“两本台账”,明确任务、责任、时限“三张清单”,切实做到“数据准、底子清、情况明”;根据摸排情况,各地“一户一策”“一地一策”确定整治策略,科学开展复耕复种,并把任务分解到村、时限细化到月、责任落实到人。

一时间,一块块过去沉寂多年的土地,响起了挖掘机的嘎吱嘎吱声,一片片过去无人问津的荒地,迎来了农民的身影,或种瓜点豆,或犁田育秧,一条条机耕道向半山上蜿蜒,一座座山坪塘在阳光下泛起粼粼水波……寒来暑往,杂草丛生的土地上,或结出了饱满的豆荚,或长出了粗壮的玉米,或麦穗灿灿,或稻谷飘香。

4月的一天,站在田坎边,看着一垄垄绿油油的麦苗,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鞍子山村村民任周琼显得格外高兴。她家6口人,7亩地,两位老人年老多病,丈夫在外面打工,两个孩子大的务工、小的读书,她自己在家照顾老人小孩,基本没精力种地了。

“我也是农民,前些年看着地里长满了茅草心里也不好受。”她告诉记者,自家停止耕种的第一年,她把土地送给邻居耕种,还送了一些化肥,但邻居情况也跟她家差不多,第二年就荒了,这一荒就是10年!直到政府部门大力整治撂荒地,两家专业合作社流转了村里的耕地,才开始复耕种粮,茅草地也终于变成了庄稼田。

“去年,这7亩地合起来产粮12000多斤,种上10年加起来就是10多万斤啊!”任周琼扳着指头算着账。

“全村1592亩,过去大多数是荒芜的,如果都种上粮食,一年的产量应该有200多万斤!这可以供好多人吃饭呢!”青建伟在一旁算着村里的账,不免也为这个大数字吃惊地瞪大了眼睛。近两年来,小麦、高粱、水稻和油菜收成都不错。经过努力,去年全村1500多亩荒地已全部“清零”。

跟鞍子山村一样,在达州、巴中等大巴山区,在南充、遂宁等四川盆地周边撂荒地较多的地区,过去大片的撂荒地纷纷“清零”,到去年11月底,四川省摸排出来的217.6万亩撂荒耕地已全面完成复耕复种。

据粗略估算,这217.6万亩撂荒地一年的粮食产量在15亿斤左右!更重要的是,坚定整治现有撂荒地宣示了一个强烈信号:四川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彻底整治撂荒耕地,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决不允许出现新的大面积撂荒。

忽如一夜春风来,近两年的整治收获令人满意的效果。这“春风”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三农”工作的殷殷嘱托,是四川省委、省政府对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的坚定决心,是各地干部群众勇于在实践中改革探索并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的宝贵精神。

明确一个根本道理:粮食要安全,荒地要复耕,首先要有人种

南充市仪陇县地处四川盆地边的深丘地带,撂荒地复耕压力较大。在复兴镇乐居村,村支书蒋大兵告诉记者,全村700多个劳动力只有几十个在家,3200多亩耕地荒芜面积达1200多亩。去年村里接到撂荒地整治任务后,他曾焦虑不安很长一段时间。他先是挨个儿打电话、发信息请在外打工的承包户回家种地,结果可想而知:一个也没回;请种粮大户也不容易,因为正是全省撂荒地复耕高峰期,各地都在争抢大户。直到去年7月从邻镇请到种粮大户,悬着的心才落了地。如今,这1000多亩撂荒地已种植两季,收获小麦和高粱110多万斤。

确保粮食安全,撂荒地复耕,首先要有人种地。为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四川各地结合各自的实际,各显神通,想出了不少管用的高招妙招。

第一类是包養網从外地引进种植大户,包括各类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这一类较为普遍。达州市宣汉县三兴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就是这一类。合作社负责人张小强告诉记者,去年初,合作社得知宣汉县蒲江街道办事处兴隆村有不少撂荒地,而他们也需要建立自己稳固的粮油生产基地,所以双方一拍即合,复耕了村里800多亩撂荒地,种上了玉米和大豆等粮食作物。南充市嘉陵区金宝镇积善社区引进四川金尚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复耕1100亩撂荒地。这一类的特点是从垦荒到种植以及道路、水渠等都由种粮大户或专业合作社负责,当地政府给予相应的补贴或奖励。

第二类是把撂荒地整治当作一个项目来做。当地政府或村集体把耕种的基本条件准备好,招引新型经营主体经营管理,双方根据情况商定后期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利益的分配。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即采取这类方式。镇人大主席唐剑锋介绍,花桥镇蒲莲社区有800多亩撂荒地,当地利用易地搬迁和乡村振兴等项目资金修好了道路和堰塘等基础设施,对荒地进行了“小改大”“坡改缓”“宜机耕”整理,正在按招引进来的专业合作社的设计进行进一步整理,之后将交由大户管理,双方约定今后的责权利关系,加上土地流转农户,三方按股分红。唐剑锋介绍,这种模式的好处有几个方面,一是减轻了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投入压力,二是让专项资金产生红利,有利于后期村集体经济发展,三是村干部没有经营管理经验,让专业合作社专业的人从事专业的事有利于长远发展,四是不仅荒地种上了,农户还有分红。据测算,按目前确定的村集体、合作社、农户4∶3∶3的分配比例,在合作社有一定收益的同时,村集体和村民每年将有数十万元的收入,形成“三赢”局面,特别是农民成为土地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

第三类是“村集体+专业合作社”模式。与第二类相比,这种模式更关注如何处理与农户的关系问题。广安市广安区龙台镇北斗村有2800多人包養,但留在村里的劳动力只有几十人,耕地荒芜较多。村里以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的名义将2000多亩耕地全部流转打包给专业合作社复耕,双方合作经营管理。龙台镇党委副书记陶继强分析说,专业合作社大多是“外来户”,与当地农民群众建立信任关系需要一段时间,在土地流转整理、生产管理、劳动力调配等方面可能会产生小矛盾小纠纷。如果村集体与专业合作社之间是合作关系,与村民打交道的事交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来协调,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据近一年的实践来看,不仅专业合作社有收益,村集体也有几十万元的收入,农民人均还可增收400多元,又是一个“三赢”。

第四类是动员在外创业成功的村民返乡种地,发展家庭农场。与前三类相比,这些返乡的成功人士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是回乡创业有感情,二是对当地气候、土质等自然条件很了解,三是与村民很熟悉,后期打交道更便利。达州市开江县永兴镇龙形山村村民陆伦生是其中的代表。陆伦生在外做生意20多年,前些年回老家看见过去养育自己的稻田荒芜得“鸡都钻不进,羊也挤不进”,心中很不是滋味,近两年里投巨资建设家庭农场,把2200多亩荒地整理成高标准农田,育秧种稻,让自己一度荒凉的家乡重新变得生机勃勃。

第五类是完全由村集体兜底。在很大程度上,这一类可以说是权宜之计。毕竟撂荒地复耕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大多数村不仅没有多少集体经济收入,三四个村干部也无法承担起数百上千亩撂荒地的生产管理工作。据记者观察,这一类情况虽然占比不大,但后期工作有较大压力,需要得到更多支持和投入,最终还得走引进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的道路。

分析以上各种类型可以发现,在撂荒地的整治工作中,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挥了关键作用。正因如此,市、县、乡、村从事“三农”工作的党员干部有一个共识: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有序流转,形成中国特色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不可能大量吸引老一代农民工返乡种地、而新一代农村青年愿意留在农村种地的越来越少、种粮农民只会不断减少不会增加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应未雨绸缪,像当前支持培育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一样,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系统性政策,支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尽快发展壮大,让这一群体有意愿、有能力挑起新时代“中国碗装中国粮”的重担。

明白一个朴素规则:无论谁种地,都要讲效益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在一些地方,撂荒地开始成为“香饽饽”。虽然这不是普遍现象,但值得高兴,值得总结研究。

来自成都的金尚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去年春流转了南充市嘉陵区金宝镇积善社区撂荒的1700亩耕地。金尚地公司法人代表包祥2012年就在成都下辖的崇州市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是成都市第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通过10年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到今年9月,公司已在这片土地上收获三季:高粱—小麦—高粱。包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高粱亩产550斤、每亩有1100多元收入,小麦800多斤、每亩1200多元收入,扣除给农民的土地流转费、用工成本、农资成本等,每亩有400多元的纯收入,加上种粮大户补贴等各级政府政策性补贴,收入还是不错的。

同样的地块,为什么农民不赚钱?

“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农民一般只种一季,以水稻、玉米等大春作物为主,我们一年种两季,中间还要种蔬菜。”结合专业合作社多年经验,包祥解释说,“二是规模经营,摊薄了经营成本。三是机械化操作,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此外还有加工、销售等环节,加起来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我们是企业,必须考虑效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会坚持下去。”

包祥分析的三点因素具有代表性,而种粮大户陆伦生的特长——市场开拓能力,则更是普通农户所不具备的。达州市开江县永兴镇龙形山村是陆伦生的家乡,这里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多数农户举家下山进城安家,耕地撂荒问题较严重。但龙形山村海拔较高,早晚温差大,阳光充足,水质土质都好,所以大米的品质特别好,历史上曾是产贡米的地方。正是看中这一点,加上浓郁的家乡情怀,在外经商多年的陆伦生投资对部分撂荒地进行高标准改造,去年春季种下第一季水稻,到目前已收获三季农作物。他告诉记者,因为大米品质好,加上实行订单农业,又打出了自己的品牌,走高端市场,他的大米平均每斤卖到5块多钱,仅一季水稻每亩即有700多元的利润,加上一季油菜,亩均年纯收入在千元以上。2200多亩粮油加上养牛种果,年收入虽然不如在外经商,但也不错了!

从去年2月到今年9月的一年半里,记者先后追踪采访了约20家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没有一家有打“退堂鼓”的想法,几乎每一个人都信心十足地表示,只要政府的政策不变,可以坚持下去。

广安市广安区金犁头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金桥镇流转了1700多亩地,主要种植小麦、水稻和油菜,负责人张维结合亲身经历总结了四句话:“若没补贴有微利,算上补贴较丰厚,年成不好可能亏,多年平衡有赚头。”张维表示,虽然去年遭遇大旱,加上其他原因,水稻亏损,但加上种粮补贴全年算账,还是有钱赚。

种粮能挣钱,耕地才不荒;粮食有保障,心中才不慌。农民愿不愿意种粮、愿意种多少粮,关键要看种粮能给农民带来多少效益。

围绕一个共同目标:撂荒地的形成是多因一果,四川农村近两年的许多改革和探索值得关注

四川在撂荒地整治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足以令人欣慰,他们在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种粮大户与农民等几方之间利益分配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解决了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即使某些探索还需要时间去检验。

虽然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在种粮方面的分量越来越足,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复耕撂荒地方面是绝对的主力军,但在当前,小农户数量众多仍是基本农情,家庭经营仍是基础,是大头。坚持统分结合,广泛开展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是防治新的撂荒大量涌现的治本之策。为此,四川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全程托管”,是四川探索的成功经验之一。绵阳市游仙区忠心镇地处丘陵地区,撂荒地较多,土地利用率不高。镇里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以“镇土地托管中心+经营主体+农户”为基础,引入国有平台公司及国有政策性金融资金参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截至7月底,不仅全镇1871亩撂荒地得到复耕,联合总社还与15个村10035户农户签订土地托管协议,托管面积43743亩,占全镇总耕地的77%。按照“群众点单、总社服务”原则,探索推行“保姆式”托管、“菜单式”服务,全镇大部分土地实现了机耕、机防、机收以及烘干,托管服务已覆盖农业生产各环节,托管区域粮食产量较托管前增长15%。游仙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吴先强表示,这一措施的推广将从整体上有效解决撂荒风险和效益不高的问题。

“农事小分队”,是活跃在眉山市仁寿县各地农村,弥补劳动力不足的农民队伍,就像一支“突击队”,哪里有需要去哪里,因此也有人形象地称作“共享劳动力”。小分队基本以村为单位由村集体牵头组建,实行半松散管理,既解决了劳动力短缺问题,又帮助在家的农民增加了收入,稳住了劳动力。

“机械换人”,加强社会化服务,帮助许多生产条件较好而劳动力缺乏的地方解决了根本问题。在广安市,惠民农机农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晓凌告诉记者,合作社每年服务12万亩耕地,从耕地、育苗到收割、烘干,样样都行。在德阳市中江县,黄鹿镇有39个农业专业合作社,有大中型农业机械300余台,耕、种、收、管机械化超过了90%。这些合作社不仅服务于种粮大户,普通种粮户也是他们的服务对象。

“虚拟确权”,这是乡村干部们破解“插花式”撂荒的重要招数。许多地方都面临同一个难题,那就是撂荒地并不是连成一片的,而是张三荒一块李四荒一块,东边荒一片西边荒一片,这种情况给种粮大户集中复耕造成了困扰。绵包養阳市游仙区在对土地进行整理和“全程托管”中,利用前期确权登记成果,通过土地整治打破田地界限,实现了经营权集中,也确保了托管土地的集中连片经营。

互信“定心丸”。虽然是撂荒耕地,但要从农民手中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耕种,双方都有一些顾虑,为此,村集体与农民及经营主体三者之间在充分动员协商的前提下,三方签订协议,以确保包養網农民转移的只是经营权,不是承包权,并有一定的收益;同时,也确保经营主体在投入资金复耕后,不会因为种植条件的改善、收益的增加而导致耕地被农民收回。

一张九十分成绩的答卷,还需要十分的努力

在记者调查期间,一些从事“三农”工作的干部、农民群众分析认为,撂荒地问题不是一两年形成的,虽然在一两年里“清零”了,但这项工作将是一个动态过程,这其中难免会出现新的矛盾和困难,特别是一些未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宜机化整治项目的撂荒地,虽然复耕复种了,但耕种条件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存在反弹风险。政府部门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强,在扶持政策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并力争更加精准。

“有肥无水望天哭,有水无肥一半谷。”解决撂荒地问题,大兴农田水利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欠账很多,好多地方还在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本,这个欠账要下决心补上。总书记看问题一针见血。四川的撂荒地许多都是因缺水导致的。每遇大旱,或无水可灌,或需多级提水,成本太高只得放弃。日前,四川有关方面已出台政策,提出将优先在撂荒地区域实施小微水利工程,率先建设一批太阳能提灌站,打通农业生产用水“最后一公里”。

“大路到小路,宽路到窄路,行到无路处,就是撂荒地。”这是记者几次调研下来的切身感受。许多撂荒地的复耕成本一半以上是修路。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复耕800多亩撂荒地,投资200万元,其中修筑通往山顶的盘山路就花费100多万元。达州市开江县石板滩村村民文华川复耕350亩撂荒地总投资100多万元,其中修路就花费80多万元。相关方面在制定撂荒地奖补政策时要进一步充分考虑到复耕方的投资压力。此外,记者在调研时发现,一些地方新修的通往撂荒地的乡村道路因为没有用地指标而不能硬化,导致遇雨则毁,相关方面应予以充分考虑。

要从实际出发,“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粮经统筹”。四川省农田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蔡维分析说,农户承包耕地之所以撂荒,一般都是耕作条件更差、种植成本更高、比较效益更低,或者位置偏远、兽鸟虫害多的地方,复耕之后用于种粮容易因为投入产出不成正比而再次撂荒。四川作为平原、丘陵、山区、高原等自然条件多样化的省份,在确保良田种粮、粮食稳产增产的前提下,在当前推动平原地区经果林产业园逐步“退园还粮”的同时,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允许山区、深丘地区利用坡地种植水果等经济作物,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应该确定一定比例的复耕耕地种植经济作物,实行粮经复合、粮菜轮作,提高种植效益。

要进一步强化并精准执行激励机制。据统计,仅去年一年,四川以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带动市县财政和社会资本投入撂荒地整治资金超过13亿元,以“真金白银”调动生产经营主体及村集体经济组织整治撂荒耕地的参与热情,并按照“谁复耕、奖补谁”“谁种粮、谁受益”的原则综合运用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一次性补贴、种粮大户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给予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支持。去年7月,南充市仪陇县高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复兴镇乐居村复耕1000亩撂荒坡地,一年里,这片坡地产粮约120万斤,而这一年里合作社也已投入100多万元,还将继续投入。“如果没有奖补政策,这个事是干不下去的。”合作社负责人彭帅坦率地说。但在基层,对政策的认识和执行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少数经营主体对再投入积极性不高,也有少数农民对流转心存顾虑。

“耕地不撂荒,产粮有保障。”徐芝文说,下一步,四川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以良田粮用为根本,启动天府良田攻坚提质行动,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补齐农机装备短板,加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建立撂荒地动态清零机制,着力解决农业基础条件差、劳动力不足、比较效益低等具体问题,确保应种尽种,全力夯实“天府粮仓”根基。(钟华林)

成都因覓包養心得熊貓文明更顯溫順

【那些網紅城市背后的文明password】

原題目:“成都因熊貓文明更顯溫順

開欄的話

淄博、榕江、理塘、哈爾濱、西安、成都、南京、長沙、天水……近幾年,不少城市遭到言論大批追蹤關心,成為網紅城市。網紅城市構成經過歷程中,相干話題的發酵和傳佈,往往沿著人們對城市的認知和想象睜開,而大師對城市的認知和想象,又基于城市特包養金額有的汗青和文明。好比包養女人,人們對西安的會商總離不開漢唐文明;提起南京,大師會想到“千里鶯啼綠映紅”的江南;對于因燒烤而出圈的淄博,人們則偏向依據“好客山東”的文明認知對其界說。總之,網紅城市的詳細成因各不雷同,但每個網紅城市的背后都有奇特的文明基因。從明天起,本版開設“那些網紅城市背后的文明password”欄目,與您一路切包養磋網紅城市背后的汗青文明、地區特點、風奴隸,現在嫁進我們家了,她丟了怎麼辦?”氣平易近情。包養網

成都是我國老牌網包養軟體紅城市之一包養女人短期包養2022年6月,中國社會迷信院社會學研討所攜相干平臺和機構發布的《蹲個城市:年青人選擇城市新需求洞察陳述》顯示,長沙、昆明、成都位列“年青人心目中的宜居城市”前三;2023年8月,某著名出行平臺發布的《包養網2023年暑期出游市場陳述》顯示,北京、上海、成都位列“暑期國際熱點游玩目標地”榜單前三;2024年1月,東南年夜學年夜數據研討院鷗維數據發布的《2023年中國網紅城市TOP20》榜單顯示,北京、上海、西安、成都、重慶位居前五。

人們為什么愛好成都?到那里可以看年夜熊貓并感觸感染本地奇特的熊貓文明是主要緣由。好比,2024年春節假期,成都年夜熊貓繁育研討基地的門票持續多日都是“秒包養光”,全部假期共吸引44.2萬人次的游客前去打卡,此中外埠游客占了相當年夜一部門。

1.成都與年夜熊貓之間有一種自然的密切關系

四川被稱為“年夜熊貓的家鄉”。這里屬于亞寒帶季風尚候區,降雨充分,濕度在80%以上,再加上擁有豐盛的叢林、食品和水資本,很是合適年夜熊貓保存。2021年,年夜熊貓國度公園正式建立,橫跨四川、陜西和甘肅三省,達2.2萬平方公里,此中四川包養省觸及1.93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74.36%。

翻開年夜熊貓分布輿圖會發明,成都處在四川年夜熊貓棲息地走廊狀分布的中間地位。成都的前提得天獨厚,既擁包養網ppt有合適野生年夜熊貓保存的天然周遭的狀況,也具有推進年夜熊貓繁育和研討的經濟、科技前提。全國第四次年夜熊貓查詢拜訪顯示,年夜熊貓國度公園成都片區有野生年夜熊貓73只。在人工繁育年夜熊貓方面,成都獲得的成就更年夜。成都人工繁育的年夜熊貓,從1994年的18只增添到2022年的237只,增加了12倍,占全國年夜熊貓圈養種群的35%(全國圈養種群673只),占四川年夜熊貓圈養種群的39%(四川圈養年夜熊貓種群601只)。

跟著人工繁育的年夜熊貓的增添,成都開端推進年夜熊貓的野化放回任務。所謂野化放回,是對人工豢養、繁育的植物停止野外保存才能的練習后,將其放回年夜天然,使其徹底順應野外生涯。2012年,位于包養網都江堰的成都年夜熊貓繁育研討基地繁育野放研討中間(別名“熊貓谷”)投進應用,一些年夜熊貓開端在這里接收野化練習。2018年12月27日,兩個無知的傢伙繼續說包養條件話。經過的事況近三年野化練習的年夜熊貓“小核桃”和“琴心”被放回。它們是初次在成都范圍內放回的人工圈養滋生的年夜熊貓。

包養情婦

跟著年夜熊貓多少數字的增添,尤其是野生年夜熊貓的日益增多,人們在野外、村口甚至下班路上偶遇年夜熊貓的消息幾次呈現,並且這種“偶遇”對成都人而言,已不再是罕有的驚喜。好比,2023年4月11日,成都會年夜邑縣一市平易近在駕車下班路上,路過年夜邑縣年夜雙路時就偶遇了一只正在“遛彎”的年夜熊貓。2023年12月30日,一成都會平易近在年夜瓦山國度濕地公園游玩時,偶遇一只野生年夜熊貓在公路上“漫步”。

年夜熊貓愛好生涯在成都這片地盤上,成包養價格都也盡能夠為年夜熊貓的生涯、繁育、研討供給傑出前提。成都與年夜熊貓的這種自然的密切關系,讓其成為年夜熊貓維護的主要基地以及外界探尋研討熊貓文明的主要窗口。

2.成都是一個把熊貓文明應用到極包養致的城包養網

年夜熊貓是成都的可貴資本。成都不只維護年夜熊貓、研討年夜熊貓,也在城市扶植、文明游玩、對別傳播等方面,盡力發掘應用熊貓元素。

在成都,處處可見跟年夜熊貓有關的建筑、雕塑、飯店及文創產物。好比,位于成都春熙路商圈紅星路步行街的雕塑“爬墻熊貓”(高1.5米、重13噸),抬著屁股搭著腿在IFS國際金融中間外立面墻壁上作向上攀爬狀,萌態可掬而又佈滿動感,成為游客眼中的網紅雕塑。

在地鐵、公交車上,年夜熊貓的圖案觸目皆是。在商場、寫字樓等處所,擺放著各類各樣的熊貓玩偶。此外,成都還有熊貓年夜道、熊貓小鎮、熊貓劇院、熊貓餐廳、熊貓郵局、熊貓體育公園、熊貓電視塔、熊貓路小學…包養…總之,“熊貓”是成都人生涯中的高頻詞,熊貓元素曾經融進成都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

近年來,成都地域的熊貓主題文藝創作浮現蓬勃成長之勢。文學方面,《熊貓花花》《熊貓噴鼻噴鼻》《熊貓萌蘭》等一大量文學作品遭到讀者的包養網評價接待。此中,由“熊貓作家”蔣林撰寫的首部記載明星年夜熊貓“花花”生長經過歷程的《熊貓花花》已進選“中國好書·六一專榜”。舞臺藝術包養合約方面,舞劇《年夜熊貓》用曼妙舞姿講述800萬年前年夜熊貓的尋光之旅,以深摯的人文關心詮釋“國寶”的文明內在。我國首部熊貓主題駐場音樂劇《熊貓》,經由過程五位熊貓懦夫,講述了一個關于愛、生長與協調共生的故事。此外,跟年夜熊貓有關的繪畫、書法、攝影、雕塑等創作運動也在成都常態化展開。

在成都,每逢年夜型運動,年夜熊貓也是必定的“介入者”。好比,2023年在成都舉行的第31屆世界年夜先生夏日活動會的吉利物是名為“蓉寶”的年夜熊貓卡通抽像。始于2023年由中國文學藝術界結合會和四川省國民當局配合主辦的優良影視作批評選運動,其獎項取名“金熊貓獎”。本年4月行將舉行的成都世園會會徽也以熊貓頭部輪廓為基本。

即使在成都鄉村,熊貓元素也到處可見。憨態可掬的年夜熊貓是農人應用最多的墻繪抽像之一。為成長村落游玩,一些農人用黑色水稻種出巨型年夜熊貓圖案,還搞起了熊貓主題平易近宿。

總之,年夜熊貓曾經成為成國都市文明包養的主要構成部門,有人甚至如許評論:“成都是一個把熊貓文明應用到極致的城市。”

3.到成都看年夜熊貓是為體驗紛歧樣的慢生涯并取得一種情感價值

到成都,大都人都想往看年夜熊貓。提起成都,人們大要率也會想起年夜熊貓。年夜熊貓與成都的這種聯繫關係性,讓其成為成都的奇特文明手刺。

有關統計顯示,成包養故事都招待的境外游客中,有近三分之一是為欣賞年夜熊貓而來。

游客們既可以在年夜熊貓繁育研討基地近間隔不雅看年夜熊貓遊玩、吃竹子和睡覺,并清楚國度為維護這一瀕危物種一直到天黑才回家。所做的盡力,也可以在城市的分歧空間感觸感染熊貓文明。真正的的熊貓以及包養網推薦遍布全城的熊貓文明元素,足以輔助人們加快腳步,觀賞年夜天然的漂亮景致、咀嚼城市的炊火生涯。

年夜熊貓為成都帶來了人氣和流量,女大生包養俱樂部并將成都推上熱點游玩城市榜單,讓其持久位居網紅城市行列。

可是,游客們到成都依序排列隊伍看年夜熊貓,不像在其他城市的植物園只為看個奇怪,更多是為感觸感包養管道染歲月靜好并體驗他起身說道。一種與嚴重的古代都會生涯紛歧樣的慢生涯。

常璩在《華陽國志》中說,成都“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記曰:,讓她包養網推薦得知,席家居然在得知她打算解散婚包養網姻的消息是晴天霹靂的時候,她心理創傷太大,不願受辱。稍稍報了仇,她留下一水旱從人,不知饑荒,時無歉歲,全國謂之‘天府’也”。充裕安寧的生涯周遭的狀況,讓成都人得以持久生涯在“巴適”的狀況中。在成都方言中,“巴適”有舒暢、安適的意思。生涯悠閑、安適、溫馨是成都差別于其他城市的明顯特色,也是成國都市文明的主要標簽。所以,現代有“少不進川”的說法(由於這里太悠閑,會磨滅年青人的銳氣),而到了古代,成都成為人們眼中“包養網車馬費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年夜熊貓不只表面憨態可掬、呆萌心愛,並且生涯閑適安適。它天天一半的時光在進食,吃飽喝足后,找個溫馨的處所,四仰八叉,一邊曬太陽,一邊瞌睡。在外埠游客眼中,年夜熊貓的那種悠閑生涯,與成都人品美食、逛茶館、擺龍門陣的那種閑適生涯有頗多類似之處。游客逛成都、看熊貓,多是為體驗成都人的那種慢生涯。

成都人的生涯方法一向這般,成都的年夜熊貓一向都在,為何成都及成都的年夜熊貓比來幾年景了人們眼中的網紅?這跟古代人越來越器重情感價值有關。

明天,人們任務生涯的壓力比曩昔要年夜良多,大師需求各類道路緩釋包養網比較壓力、平復情感。在國人的文明心思中,作為“國寶”的年夜熊貓,呆萌、渾厚、心愛,代表著一種治愈的氣力。現實上,良多人看了年夜熊貓后,心境確切好了良多。正如一些網友往成都看了網紅年夜熊貓“花花”后所評論的,“每次不高興,一看到花花,我心境就能敏捷平復上包養網評價去”“她治愈了我,為我供給了心靈的安慰”。

總之,心坎安靜、身心安康和情感價值是台灣包養網古代她認為有一個好婆婆肯包養網定是主要原因,其次是因為之前的生活經歷讓她明白了這種平凡、安定、安寧的生活是多麼珍貴,所以人的廣泛需求,而成都的慢生涯以及那里的年夜熊貓恰好能知足這種需求,而這大要是成都熊貓文明構成的深層緣由。

(作者:敬城,系四川省社會迷信院四川省收集輿情研討中間特約研討員)

小快递激发乡村大市场(大数据观察)查甜心包養網_中国网

数据来源:国家邮政局

制图:蔡华伟

核心阅读

快递进村不断深入,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加快建设。如今,我国每天约4亿件快递包裹被揽收,其中1亿多件在农村地区流动。去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5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邮政快递业服务现代农业加速发展,为激发乡村消费动能提供有力支撑。

快递进村,特产出村,事关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重要一环。不断提升的寄递效能,成为激发乡村消费动能的有力支撑。

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比2014年增长近13倍;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包養5870.3亿元,同比增长12.5%。

当前,邮政快递业服务现代农业取得哪些成效?如何更好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3月28日,国家邮政局举行专题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回应社会关切。

辐射地域更广  覆盖品种更多

新一批邮政快递业服务现代农业品牌项目落地

筛果、打包、出库、装车……陕西延安宝塔区柳林镇孔家沟村一派繁忙景象,一箱箱新鲜饱满的苹果在转运中心迅速流转,从田间地头发往全国各地。

“昨天在树上,今天在路上,明天就能到消费者手上。”谈到发货速度,种植户石海军赞不绝口。去年9月,中通快递陕西延安转运中心正式启用,不仅将农产品寄递时效提升了15个小时左右,还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今年以来,通过中通快递发往各地的延安苹果已超200万票。

小苹果走向大市场,是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的生动缩影。“随着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作为农产品上行的重要渠道,邮政快递业在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邮政局新闻发言人、市场监管司司长林虎表示。

作为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国家邮政局持续整合资源、优化体系、丰富内涵,推动形成一批邮政快递业服务现代农业品牌项目。

“经认真比选,最终确定143个年业务量超千万件的市级项目为‘金牌项目’,17个年业务量超200万件的县级项目为‘典型项目’。”林虎介绍,2023年邮政快递业服务现代农业品牌项目呈现出不少新特点。

一方面,辐射地域更广、业务规模更大。“金牌项目涉及22个省份共91个市州,共产生快递业务量34.06亿件、业务收入163.76亿元。”林虎说,其中9个项目年业务量超过5000万件,另有35个项目年业务量超过2000万件。

以中通快递为例,2023年,全网年发货量超500万件的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项目达24个,涵盖福建茶叶、东北大米、陕西苹果、四川柑橘、山东大蒜等众多农产品;承运的农村包裹超109亿件,其中农村上行件同比增幅超33%。

另一方面,覆盖品种更多、服务模式更优。梳理金牌项目可以发现,流动在农村快递这张大网上的农产品品类越来越多,既有脐包養網橙、芒果等果品,海鸭蛋、牛肉干等畜牧业产品,又有莲藕等蔬菜,枸杞等药材及制品,鲜花、多肉等观赏植物,还不乏大米、玉米、红薯等粮食及副产品。

日益丰富的农产品类型,要求更加“快、稳、准”的寄递服务。

才下山头,就上舌尖。浙江湖州安吉县溪龙乡,安吉白茶主产区,上午春茶炒制完成,下午便揽收发车,实现“次晨达”。为了提高春茶发运效率,菜鸟速递专门组建服务团队,将揽收点设在茶山,保证随时揽收,实现春茶高效流转。

加大农产品仓储和冷链投入、构建生鲜产品线上销售平台……今年以来,快递企业主动适应农产品“品多、质鲜、量大”特点,对包裹急速揽收、物流降本等提出新要求,不断创新揽收模式,优化运输路径,延伸服务链条,更好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新技术新设备加快应用推广

提升服务现代农业的稳定性、便捷性、绿色化

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是打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的关键。聚焦低空、冷链、包装等重点领域,近年来,快递行业不断依靠技术创新,持续提升行业服务现代农业的稳定性、便捷性和绿色化。

——新设备加快应用,快递业务更智能。

浙江杭州西湖区龙井村,龙井茶核心产区,山间小路客流如织,放眼半空,无人机满载新茶有序穿梭。

“采用自研无人机进行茶叶运输,从山上茶农家到山下接驳点,全程从以往的23分钟缩短至8分钟。”浙江顺丰市场销售部负责人文磊介绍,单机单次载重可达50公斤,每天两台无人机可运输新茶3吨左右,下山后将转乘专属货车直发机场,次日便能运抵北京、广州等地。

“强化科技创新,有效提升了农村快递的服务水平。”国家邮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年,主要快递企业积极探索无人机、无人仓、无人车应用,使用场景和范围不断拓展,有效缩短农产品投递时间、降低运输成本。

——新技术持续推广,包裹服务更科学。

春耕正当时,辽宁开原、山东泰安、安徽肥西等苗木产区,农户们正忙着修剪、搬运、销售苗木。

“苗木花卉外形各异且容易弯折,对包装及运输要求很高。”京东物流包養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确保运输安全,专门制定了专属包装方案,在打包环节,除木架加固外,还用缠绕膜进行封装,缩小包裹体积、降低破损率;在运输环节,使用物流吊牌挂签,避免面单脱落,保障顺利抵达。

前不久,京东物流包装实验室正式揭牌启用。据介绍,下一步将持续推动包装材料数字化应用,推动快递物流行业精细化、绿色化发展。

——打造更多典型项目,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过去一年,我们加大了对脱贫地区的关注力度,打造出17个典型县级项目,主要涉及河北、内蒙古、河南等9省份的14个脱贫县、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林虎表示,下一步,国家邮政局将持续打造典型项目,引导邮政快递企业助力更多脱贫地区的优质农产品“走出去”。

完善寄递网络  开展项目培育

今年将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设施建设水平

近年来,我国快递进村不断深入,农村寄递包養網心得物流体系加快建设,在满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尤其在农产品上行方面,寄递渠道畅通,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降低了农产品损耗,提高了流通效率,有力助推农产品外销、农民增收。”林虎说,今年,国家邮政局将多措并举让一批金牌项目“立起来”,激发全行业更好开展服务现代农业工作。

持续完善农村寄递物流网络。通过与有关部门加强协作,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加大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力度,不断丰富邮政快递服务现代农业载体。

因地制宜开展项目培育工作。立足特色农产品寄递服务遇到的堵点痛点,一方面,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搭建寄递企业与农户、农村电商企业、行业协会的沟通平台;另一方面,指导寄递企业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农村地区服务能力,改善农产品寄递服务质量,推动当地农产品寄递业务规模化发展。

一手抓提效,一手抓降本。“邮政快递业在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林虎表示,今年国家邮政局将进一步降低农产品出村进城物流成本,提升农村地区寄递服务设施建设水平。持续实施“一村一站”工程,加快“一点多能、一站多用”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收快递、寄快递。同时,深入推进农村电商与快递协同发展,打造流通顺畅、服务高效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引导邮政快递企业在农产品出村进城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打造基层平安共同体_中查包養行情国网

3月26日,在上虞区舜杰社区,“周五帮办团”志愿者包養在一位独居老人家中走访。该社区老年居民较多,热心居民组成“周五帮办团”,不定期上门为高龄空巢老人提供帮扶服务。

包養年来,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曹娥街道探索基层社会治包養網理的深包養平台推薦度和宽度,发动热心群众打造人人参与、人包養網人享有的平安共同体,创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目前街道有各类社会组织210个,2023年辖区总警情同比下降46.68%,曹娥街道也被评为2023年度绍兴市枫桥式示范乡镇(街道)。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