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方步遠 農平易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朱陸地)只需用mobile_phone掃二維碼,就能知曉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宿世此生”,在浙江,這一場景將成廣泛。日前,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在溫州樂清市召開“浙農碼”賦能“土特產”全覆蓋任務推進會,提出將統一數字成分標識,買通農業生產、暢通、消費全鏈條數據,促進“浙農碼”與“土特產”的雙向奔赴。
據清楚,“浙農碼”自2020年11月上線以來,既增強了農產品質量的通明度,讓消費者安心,又為處所特點農產品供給了統一的質量標準、市場定位,讓真正優質優價的好貨脫穎而出,正深包養網比擬刻改變著傳統農業發展方法。“小方塊”蘊含年夜能量,今朝,其已經接進了14個省級應用、101個處所應用,匯集了360余項涉農服務,累計賦碼用碼量超7億次。
值得一提的是,“浙農碼”的數智化治理為進步農產品身價帶來brand塑形賦能。以安吉白茶為例,應用遙感測繪、物聯網等感知數據要素,實現對茶園面積、產量的限額治理,帶動干茶售價進步100元/斤;樂清市年夜荊鎮下山頭村的鐵皮石斛數包養字化基地,通過“浙農碼”實現了生產全部旅程可追溯,將產品溢價率晉陞到30%以上。
下一個步驟,浙江將聚焦“土特產富”全鏈發展,以農產品品質晉陞、brand提能為導向,以打造農產品成分標識、消費者信賴標志為要點,以一碼賦能、全鏈追溯為手腕,充足發揮“浙農碼”在農業生產領域標識、溯源、預警等效能,晉陞“碼匯年夜數據、碼通年夜市場、碼優年夜服務”數字化治理效包養網能,加速樹立農產包養品優質優價發展機制。
對此,浙江將統籌抓好賦碼任務,統一農產品賦碼底座數據、“浙農碼”承諾證開具,以及摸索“多碼合一”的統建形式,并且周全豐富“浙農碼”賦能“土特產”應用新場景,推動處處包養賦碼、人人用碼的習慣養成和氛圍營造,讓“浙農碼”成為浙江“土特產”的鮮明標識,塑造消費者心中的信賴標志。
眼下,浙江正著手樹立“土特產”的數據庫、產業地圖,以及brand、brand授權主體、特點產品三類“浙農碼”數字手刺,通過樹立“一庫一圖一手刺”,抓實碼上賦能數字基礎。根據計劃,到2027年,浙江將實現3年夜品類20種重點品種農產品數字化追溯,省名優“土特產”百品榜產品賦碼上市全覆蓋,建成1000個以上“浙農碼”賦能生產基地。